溫腎利水方為:熟附子6g,白術15g,茯苓25g,白芍30g,牛膝12g,益母草15g,澤蘭15g,王不留行15g,川芎12g,用法:每日1劑,水煎服。4周為1療程,每天同一時間、同一體位、同一狀態下測量血壓2次,治療前后測腎功能、尿鈉、尿蛋白定量。
腎實質性高血壓不僅危害腎臟本身,加速腎損害進展,且常引起心腦等并發癥,為減少并發癥,保護腎功能,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展,積極控制血壓尤為重要。
腎實質性高血壓的靶目標值較原發性高血壓更為嚴格。尿蛋白>1g/24小時,血壓應控制在<125/75mmHg,尿蛋白<1g/24小時血壓應降至130/80mmHg,單用西藥往往不能很好控制靶目標值,常需多種降壓藥聯合使用,但副作用多,停藥易反彈。
慢性腎實質性高血壓主要表現為乏力、口淡納差、脘腹脹滿、肢體水腫或困重、大便溏薄、尿量減少、舌暗或淡胖帶紫、苔白膩、脈沉細無力或濡弱沉細,以氣虛血瘀,水濕內停占多數。
其高血壓形成機制為脾腎陽虛,不能運化水濕,造成水濕內停,氣虛運化無力,血脈停滯不前,致血瘀內阻,氣虛血瘀,水濕內停,導致升降失司,陽用不宣,陰霾四布,濕濁蘊逆,上而不下,而致腎性高血壓,故治療上以溫腎利水,針對病因治療,療效滿意。
溫腎利水方中附子大辛大熱,溫腎暖脾,扶陽制水,白術、茯苓健脾滲濕,導水下行,芍藥緩急止痛,即可破陰結,利小便,又能制約附子之燥熱,諸藥配伍,溫中兼散,利中寓化,治脾腎陽虛,水濕內停,另黃芪補氣,牛膝引血下行,益母草、澤蘭、王不留行、川芎活血化瘀以擴張血管,降低血壓。